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在大医院开了药,社区门诊到底该不该帮忙打针

来源:医药论坛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27日 02:27:07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( 科学辟谣 ) 05 01 到底什么情况下才应该使用注射给药的方式呢?以下三种情况,不妨考虑通过注射方式给药。首先,如果存在病情危重,口服给药不能达到及时救治的情况下,通过

科学辟谣

05

01

到底什么情况下才应该使用注射给药的方式呢?以下三种情况,不妨考虑通过注射方式给药。首先,如果存在病情危重,口服给药不能达到及时救治的情况下,通过注射给药的方式往往能够更快起效,达到紧急救治的作用。其次,如果病人无法通过口服方式给药(比如严重的上吐下泻),而不进行药物治疗,又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的情况下,可以考虑注射方式给药。最后,有些药物,口服给药因为消化系统的影响,会使药物失效,就需要通过注射的方式来给药。比如胰岛素等药物,目前还只能以注射剂的方式给药。

?

02

说完注射给药的用药风险和用药原则,再给大家说一下注射给药的两个常见误区。

而注射给药则不同。首先注射给药是一种有创的给药方式;其次,注射给药对药物的吸收也更加迅速直接。虽然从药物作用上来说,这样可能更为迅速和有效,但同时也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,而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,清除已经进入血管的药物很困难,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注意的。所以,有一个用药原则是:能口服不注射,不管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(包括“打点滴”),都不应该被滥用。

3.静脉注射需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及所用药物类型,控制滴注速度,如果滴注速度过快,就会造成血容量迅速增加,增加心脏负荷,另一方面,大量药物迅速进入体内,超出身体耐受性,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风险。4.虽然药品的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,但也不可能完全清除静脉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小颗粒。如果经常大量输液,会有更多颗粒随注射液进入人体,它们通常难以降解,长期滞留于人体中,可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,带来慢性的健康危害。5.极少数情况下,静脉输液可能引起高热、惊厥等严重输液不良反应,尽管确实很少发生,但这样的风险也应注意。而对于注射给药,儿童和老年人则是更应特别注意的两大风险群体。儿童的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,有些组织器官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尚不成熟,静脉输注药物进入体内,发生风险的概率也更高。而老年人的身体对于药物的代谢吸收能力都会有所下降,对于药物直接进入人体的承受能力也会有所下降,因此,对于儿童和老年人,在选择给药方式时,也应该结合情况,慎重选择静脉输液的给药方式。

说起“打针”,我们都不会陌生。很多时候生病了,我们都需要打一针。不过,关于注射给药,不管是皮下注射、肌肉注射、静脉注射还是其他的一些注射给药方式,都比口服用药风险更高。那么这二者有何不同呢?口服给药是一种基础的用药方式,相对更安全。因为药物通过口服进入人体后,多数都会经过肝脏进行初步代谢,然后再进入血液,通过血液循环发挥相关的效用。这种肝脏的“首过效应”,避免药物直接吸收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风险,同时也是一种完全无创的给药方式。而且,如果口服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,还能够通过洗胃等手段,迅速阻止药物的吸收。

这2个误区,可别中招

针能不能打,回答起来可不简单

可能有的朋友还是会有点疑惑,不就是扎一针的事儿吗?怎么这么多讲究?

很多朋友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碰撞非常激烈:一种观点认为,老人家年龄大了行动不便,社区门诊因为不是自己开具的药物就拒绝注射有违人情,在服务态度方面也有欠缺。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社区门诊在预防注射风险的设施和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,为了确保老人家的注射安全性,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能得到及时救治,拒绝注射情有可原。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在大医院开了注射的药物,到社区门诊去打针是否真的可行呢?

另外,肌肉注射给药,则常会带来局部红肿疼痛,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硬结或紫癜等不良反应,因此往往用于免疫接种,平时给药已经比较少见了。

对于刚刚提到的两种观点,我们并不能完全说是谁对或谁不对,因为其实这是从不同立场、不同思考角度出发而得出的,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而不能简单地进行二选一。这事关乎患者健康、甚至是性命,可一点都马虎不得。要不要打针这件事,由于病人的身体状况、病情、用药各有不同,难以一概而论。如果社区门诊对病人具体情况相对了解,具有注射的相关资质和条件,所注射的药物也都是相对安全,风险较低的药物,当然也是可以进行注射的。但如果对病人的身体情况不了解,或者本身就缺乏相关注射能力,或不具备救治注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能力,这时采取慎重的态度,也是应该予以理解的。

文章来源:《医药论坛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yylt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7/1685.html

上一篇:闽台青草药进社区,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
下一篇:山东: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

医药论坛杂志投稿 | 医药论坛杂志编辑部| 医药论坛杂志版面费 | 医药论坛杂志论文发表 | 医药论坛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医药论坛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