汇率对股价的直接影响在于外资的买卖意愿。如果汇率上涨,本币贬值,外资持有本国股票,股价不变,外资就躺亏,所以,外资进入股市造成需求减少,股市价格随之下跌;相反,如果汇率下降,本币升值,外资持有本国股票,股价不变,外资就躺赚,所以,外资进入本国股市需求增加,股市价格随之上涨。
其次,汇率对进出口业务占比较大的行业,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。
二、行业分析主要通过:行业基本概况、行业供需分析、产业链分析、竞争格局分析、政策政治因素、行业周期属性,这六步来详细分析一个行业。
1、行业基本概况分析
行业基本概况一般分为:导入期,成长期,成熟期和衰退期。
1)导入期:也可以理解为是概念期,这时的行业状态更多还停留在产品概念上,创业的失败率非常高,重点就是看有没有企业能够脱颖而出,开创未来。
2)成长期:行业已经探索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,这时候看重的是行业的“天花板”,看有没有企业能形成龙头垄断地位。
3)成熟期:这时整个行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都已经非常成熟,行业地位和竞争格局已经完全形成,所以很多企业往往会通过收购重组来提高运营效率、扩大行业地位、降低经营成本。
但是,行业并不一定会立马进入衰退期,新的需求、新的模式以及行业整合,可能会再次打开行业天花板。
4)衰退期:行业进入衰退期的标准是替代品的出现。通常是新事物、新技术、新材料等代替原有行业,比如电商替代实体店,实体店进入衰退期。这时我们的重点就在于行业的“替代品”分析上。
2、行业供需分析
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,任何用货币来衡量价值的东西,都取决于它的供需关系。
就比如:影响股价的直接因素就是“供需”,20年全国央行大放水,钱多了,也就是投资买股票的需求多了,但好股票就那么多,供给不变,就会导致供不应求,股价自然就会上涨。
行业的景气度,最重要的就是看供需关系;反映供需关系最直接、最核心的指标就是「产量」和「销量」。
比如,当我们经常会听到,某某行业、某某公司产能排满,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了。
这种就是典型的供不应求的状态,一般也会伴随着涨价,那么公司的利润自然就会大幅提升,这种行业就值得去深入研究了;但因为供不应求导致行业利润增加,就会引来大量的竞争者,竞争者先是瓜分产能和销量,不够分时就会拉平利润。就比如小区东门开了一家水果店,生意火爆,紧接着南门就会开一家,蛋糕够分相安无事,当北门再开一家,西门再开一家,蛋糕不够分时,就开始打价格战了。
所以,我们不能只看行业当下的产能和销量,要持续关注行业的供需状况以及公司的产销状况。供需状态出现拐点时要及时做出应对,等公司出了业绩报表时才应对就晚了,也是我们持续分析行业研报以及公司研报的价值所在。
3、产业链分析
产业链,就是在一个行业中,由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所组成的结构。
比如:半导体行业,整个产业链包括了上游的设备和材料,中游的设计、制造、封测三个环节,下游的手机、汽车、物联网设备等应用半导体的行业。
整个产业链划分极其细分领域的龙头上市公司已经给你们罗列好了,可以看下图:
4、竞争格局分析
行业竞争格局分为:完全竞争、垄断竞争、垄断、寡头。
最近阿里的马云、美团的王兴都被约谈,对于国家、企业、个人可能有时会对「垄断」这个概念比较反感。但对于投资者而言,垄断是一种比较好的竞争格局。
有垄断地位,就有自主定价权,就能把握利润空间;有垄断地位,就可以不断并购,扩大市场占有率,形成“黑洞效应”。事实上,在任何市场上涨幅比较好的公司,大多都是行业的垄断者。
这点我在上期“如何系统地学习股票投资?”中有举例海天味业详细说明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5、政策政治因素在投资过程中,政策会很大程度影响股价中线走势。比如:20年的消费内循环带动的消费股、免税政策带动的免税店概念、碳达峰+碳中和带动的新能源等等,这些板块和题材都是强势上涨两个月以上的。
但长期还是看个股的基本面,毕竟任何行业如果完全靠政策扶持,自身的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不够,还是很难做大做强做长久的。
6、行业周期属性
周期性分为:顺周期和逆周期,上文也有提到过,顺周期行业就需要遵守经济周期来操作,逆周期行业在熊市中相对避险能力更强。
文章来源:《医药论坛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yylt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696.html